中国男篮需不需要归化球员,三个例子对比,打铁还需自身硬!
文/水清
最近,中国男篮是否需要归化球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。作为一个自媒体从业者,看了中国篮球的世预赛,亚洲杯和正在进行的欧洲杯,我把我的想法分享给所有关心中国篮球的人。
世预赛和亚洲杯的战绩都不尽如人意,一些归化球员在欧洲杯上表现出色。归化球员在双方的对比中被提上日程。但是,我们必须正视的前提是,中国男篮到底是个什么水平?
周琦,中国男篮的门面。
中国男篮队员全部打健康,我们能牺牲的阵容一般是:胡、王哲林;周鹏、阿卜杜勒萨拉木、古泉;张琳、朱和;郭、赵继伟。备选选手,沈子杰、王全泽、赵、姜宇星、何希宁、郭浩文等。这个阵容相比杜的警卫团,既保留了身高优势,又向世界潮流靠拢。防守者是“前线”,不再因为身高矮而被动挨打。
但即使我们可以完全健康地比赛,并带来一名归化球员,我们也不需要放眼世界舞台。就亚洲赛场而言,我们能打败分在亚洲区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吗?你能和伊朗、日本和黎巴嫩一决雌雄吗?难!因为中国篮球的现状,一般是以下三个例子。
1.把中国队比作等待高考的班级。学生总成绩是二本。从其他学校借一个有天赋的学生,就能把班级的综合成绩提高到一本?
第二,把中国团队比作一个企业,在同行业中只处于中等水平。企业只雇佣一个高管就能直接推动“上市”吗?
第三,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拿FIBA和CBA做比较,球迷们都很熟悉。中国队是俱乐部之一。目前球队水平世界排名第29位,一般是广州、山西、吉林、天津等队的中等水平。靠一个外援直接把球队带到前四的水平是不是有点奢侈?
中国男篮亚洲杯不敌黎巴嫩
所以,不管你是学生,还是员工,还是其他领域的球迷,甚至是专家和媒体,我们都要认清一个现实,单靠一个归化球员并不能改变中国篮球的现状,甚至对奥运门票的冲击也无济于事。毕竟中国队没有称霸亚洲的实力,更不用说澳大利亚这样的强劲竞争对手了。
那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篮球的现状呢?青训工程很长,但提升联赛竞技水平触手可及,短时间内见效。明显的例子:
世预赛,亚洲杯,包括U18亚锦赛,中国队的问题:失误太多,命中率低,甚至罚球频繁。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,包括个人技术基本功,球员身高不足等。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对抗能力不足。
先不说澳洲。以亚洲杯对阵黎巴嫩为例。孙铭徽和赵睿已经是国内对抗能力很强的后卫了。在与荒木、达尔维兹、拉斐尔对抗后,他们身体的不平衡失去了对控球的控制。然后,孙铭徽犯了7次错误,赵睿犯了3次错误,甚至对周琦,这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。对方猛烈的进攻和激烈的身体对抗出现了4次失误,全队失误22次,是球队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黎高强度对抗,孙铭徽7次失误。
激烈的身体碰撞之后,选手投射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世预赛和亚洲杯外围球员命中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;甚至罚球命中率也会严重下降。以对阵黎巴嫩的比赛为例。孙铭徽和赵睿8投3中,古泉作为最佳射手,罚球4罚1中。这客观上说明了球员在激烈的身体对抗后,投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。
对抗给身体上的对手,我方球员命中率下降严重。
身体抵抗能力不足造成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对位防不住。荒木能够22投13中拿下32分,其中2投15中10的命中率高达66.7%,因为他的首发速度可以摆脱我们的防守者,即使有身体对抗,他也可以打破防守支援的最终成功率。相比之下,对阵澳大利亚,荒木得到28分,但他的投篮命中率在2投9中时下降到了33.3%,因为他打不过澳大利亚的防守队员。
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球员的对抗能力呢?很简单,从联盟管理层到球员和球迷,我们鼓励身体对抗。管理规则接近FIBA,裁判、教练、队员深入学习,让过去常见的现象不再出现:有身体对抗就犯规;对方对防守方的战术犯规,立即对身体吹;进攻球员一个夸张的表情,防守球员一个夸张的表情,裁判马上吹哨;不是,选手和评委强烈不满。
只要我们从上到下包括我们的球迷齐心协力,我们就能坦然接受新规则,我们深信我们的联赛对抗强度可以达到FIBA。随着玩家在这种环境中久而久之的成长,他们的个人对抗能力和技巧必然会得到提升。因此,我们今年夏天看到的图像不会出现。玩家经历对抗后命中率无法保证,被对手击中失去防守位置。
三个黎巴嫩人谁也守不住周琦。
有人会质疑,能实现吗?以周琦为例。
2021-22赛季,周琦在CBA以52.3%的投篮命中率场均20.8分,但当时他更多的是在外线,或在罚球线的距离,或持球突破,甚至一直试图投三分。我们对他的评价,打得狠一点,上篮!
经过上赛季澳大利亚NBL一个赛季的磨砺,今年亚洲杯上,周琦场均15分12.7篮板,投篮命中率63%,称霸篮下;即便是世界杯预选赛,他也交出了65.7%的投篮命中率,场均17.6分10.4篮板2.1盖帽称霸内线。如果不是被动,他几乎没得三分。
周琦可以改变,但为什么其他球员不能?只是竞争环境不同而已。
所以中国男篮的现状,归化一个球员,也是治标不治本;根本原因,虽然是长期工程,但触手可及。只要CBA联赛改变规则,鼓励身体对抗,球员就会努力提高对抗能力达到FIBA水平,球队实力自然会得到提升。
归化,无实际意义;青训,很遥远;改变CBA竞技规则,却触手可及,期待篮协、CBA公司、所有的教练员、裁判员和球员们,包括所有媒体人和球迷,能够客观地认清中国篮球的现状,推动CBA规则上的改制,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国篮球的竞技水平,要知道,打铁,终究还需自身硬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责任编辑: